《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稿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三篇文章。本單元是寫人記事的散文單元,而本文是梁實秋選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構思而成的,通過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表達了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文章開篇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評論。結構層次,語言風趣而又飽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擬定一課時。
一、教學設想:
通過分析梁啟超先生演講時的音容笑貌,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和白描技法,以品文來品人。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和白描的寫作方法。
2、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啟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學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征,把發(fā)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交給學生。
本文的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富有表現力。根據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了解梁實秋的高超寫作技法,加深對梁啟超的。
整體把握課文時,采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之后采用問答法,由學生發(fā)言、總結;針對教學重難點,立足課文,討論探究,用情景激勵法,分析法、點撥引導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點評誦讀,體味文章情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布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技巧。
四、教學過程:
1、從梁啟超的歷史功績導,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2、讓學生在默讀中感知人物形象,圈點批注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了解梁啟超演講時的形象和性格特點。
3、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故事背景,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特點。
4、通過讓學生表演性范讀,凸現人物演講技巧的高明,品味文章簡約風趣的語言和作者的真摯情感。
5、搜集梁啟超事跡,使人物形象更加,以便讓學生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6、布置小作文,要求運用白描手法描述一位老師上課情形,突出人物。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福州金橋高級中學 高一語文組 唐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和白描的寫作方法。
2、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啟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一課時
一、 新課導:
同學們看過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嗎?優(yōu)秀學者在節(jié)目中通過一次次的演講,展示了深厚的學術修養(yǎng)和儒雅的學者風范,全國。而今天我們要的也是一位演講高手。就讓我們梁實秋一起走進清華,領略梁任公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主人公:
1、大家學過歷史,對本文的主人公梁啟超肯定不陌生了,誰為大家一下他政壇上的功績?”
明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康梁
同學們了解的梁啟超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那你們知道他在文學界也是一位難得的才子嗎?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志《新小說》;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的中國學者;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圖書館學。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等,總約千萬余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
2、了解作者:
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編撰《遠東英漢大辭典》;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三、課文講授:
1、字詞正音
戊戌(wùxū)叱咤(chìzhà)風云 蒞校(lì )精悍(hàn)
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 酣(hān)暢薊(jì)北
2、默讀,理清思路,了解本文記敘的主要內容。
3、思考:梁啟超的這次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何以見得?(找出有關句子,并用線劃出)。
明確:相當成功,聽眾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依據:“過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他歡喜。”
“他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4、思考:到清華大學這所名校做報告的人數不勝數,但他們卻沒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的一次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仿照課后習題一,找出描寫梁啟超演講的語句,作出旁注)。
學生談論后發(fā)言,教師納整理,展示幻燈:
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淋漓
語言——生動有趣,旁征博引
動作——手舞足蹈
5、本文名為記敘一次演講,實際是通過寫事來寫人。人物描寫的方法有很多,同學們能納文中應用了哪些來塑造梁啟超先生的形象嗎?
教師納整理,板書:
形象: 特點
肖像 短小精悍
氣質 風神瀟灑
語言 生動有趣,旁征博引
動作 手舞足蹈
遷移拓展:梁實秋的文風樸實簡約又幽默,關于梁啟超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成功地運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國畫的傳統(tǒng)畫法,即“純用線條勾畫,不加彩色渲染”。引寫作中,就是文字簡練單純,事物最突出的特征。
教師示范,以白描手法摹寫魯迅,指導學生作文技巧。
6、思考:作者心目中的梁啟超是什么形象呢?
明確:梁任公是位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
由學生找出文中體現梁啟超學問、文采的句子。教師展示幻燈。
補充:文采不僅體現在書面,也能從流暢的口語表達中反映!扼眢笠范潭淌痔N涵了什么故事,竟讓梁啟超描述得生動感人以至作者多年后還印象深刻呢?
《箜篌引》出自《漢樂府詩》,記敘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朝鮮水兵在水邊撐船巡邏時,見一個白發(fā)狂夫提壺渡江,被水沖走。他的妻子勸阻不及,悲痛欲,取出箜篌對著江水反復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朝鮮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麗玉講述了這個故事,麗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曲,聽過的人無不動容。
7、朗讀
了解《箜篌引》的故事后,請各小組選派代表朗讀,由學生點評,體會梁啟超演講技巧的高超。
8、文中說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你同意嗎?通過結尾段的“熱心腸”轉對其人格的分析。
補充:愛國救國的熱忱,強烈的責任感;晚年不問政治,專心學術,講學育才,極為辛勤:基金,興辦中國公學;組織共學社;先后在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學府講學,就任京師圖書館館長。
梁啟超晚年拖著病體,還是滿懷熱情地培育青年學生,實踐了自己所說的“戰(zhàn)士死于沙場,學者死于講座”。
四、總結:
學習本課之后,大家對梁任公有了更深的確,他不僅是近代史上知識界一位風云人物,還在從政之外,致力于學術研究,知識廣博,成果。他重感情,輕名利,嚴于律己,坦誠待人。無論是做兒子,做丈夫,做學生,還是做父親,做師長,他都能營造一個磁場,亮出一道風景。
五、作業(yè)布置:
記敘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
板書設計:
形象: 特點 手法
肖像 短小精悍
氣質 風神瀟灑 白描
語言 生動有趣,旁征博引
動作 手舞足蹈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明確了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探究和遷移,引導學生學會圈點批注,深化對主人公梁啟超的了解和對文章的。在講授課文的同時,聯(lián)系了本單元表達交流“寫人要特征”,指導了運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主要特點的寫作技巧。學生配合度很高,大部分學生能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較好地完成了課程任務。
但突出重點還得營造亮點,這堂課還有地方需要改善:加強師生互動,督促學生發(fā)揮主體性,收集相關資料,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此外,我還存在語速過快,講授過多的,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fā)表見解。對課后習題利用不夠,沒有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讓學生默讀而非朗讀,都是今后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作為經驗欠缺的年輕教師,我還需不斷摸索求進,優(yōu)化課堂教學,力求做到教重引導,學重感知,擺正“讀”、“講”、“問”的關系。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桎梏,結合課文實際采用情景教學、小組研討等方法開展教學,不應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fā),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