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學習《談骨氣》這篇課文時,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骨氣”,引用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請問這是我國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話?(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
2.某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收錄的都是一些追問求知的論述性文章,如《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論述文章和論述語言,教師在上課前,講解了一些關于論述文的知識。如議論文一般會有論點、論據(jù)等,其中論據(jù)又分為理論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等。下列是學生舉出的一些理論論據(jù),其中理解不正確的是( )! .“書中自有黃金屋”
B.“寶劍鋒從磨礪出”
C.“司馬光砸缸”
D.“冰取之于水而寒于水”
3.陶淵明,字元亮,他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隱,最后下決心走上歸田之路。他的詩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他因為寫過一篇文章而被后世稱為( )。
A.醉翁
B.五柳先生
C.香山居士
D.隨園主人
4.《雁門太守行》是李賀的一首關于戰(zhàn)爭的詩,詩人通過“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來烘托凝重緊張的戰(zhàn)爭氛圍。下列最適合在課堂上進行拓展比較的詩句是( )!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B.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C.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D.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5.魯迅是現(xiàn)代最富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很多作品都被收進小學、中學課本,學生雖然從小就學習魯迅的文章,但是對很多文章的出處并不了解,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先生的哪本著作?”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下列回答正確的是( )。 A.《吶喊》
B.《故事新編》 C.《野草》 D.《朝花夕拾》
6.學習《送東陽馬生序》時,老師重點強調了“腰白玉之環(huán)”的“腰”是名詞作動詞,指在腰上佩戴。然后老師要求學生在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同樣用法的詞語,下列語句沒有含同類用法的是(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以光先帝遺德
C.吾妻之美我者
D.一狼洞其中
7.《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建議,語文教師普遍都比較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某位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三國演義》的課外閱讀時,做了以下努力,不值得借鑒的是( )! .課前五分鐘的主題演講,讓學生敘述其在課外閱讀中的感受
B.開設課外閱讀輔導講座,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
C.在自習課上,開展《三國演義》課本劇表演
D.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寫周記,進行摘抄
8.某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某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話說千古風流人物”這一綜合性學習課題時。另辟蹊徑,從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出發(fā),要求學生去調查打聽當?shù)叵嚓P傳承下來的“風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詩文”,并且指出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途徑去探索、搜集或發(fā)現(xiàn)。一是根據(jù)地名特點去尋訪、探究;二是根據(jù)地方文化檔案館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訪地方文化專家或老人,打聽有關傳說或記載。對于這項任務,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或放學后)完成。對這位教師的做法,評價不合適的是( )。
A.能夠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B.將語文學習“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地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
C.這位教師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能力
D.該教師的綜合性學習內容過于寬泛,沒有切實考慮學生的能力和課余時問
9.學習《夸父逐日》后,同學們對《山海經》這一富于神話傳說的古老奇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趁機推薦其中一些故事讓大家課后去閱讀。下列不適合推薦的是( )。 A.精衛(wèi)填海
B.女媧補天
C.大禹治水
D.哪吒鬧海
10.在學習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時,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讓學生課下收集愛國詩歌,第二天在課堂上朗讀展示。第二天學生們朗讀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郭沫若的《爐中煤》等,課堂反映非常好。對這位教師的作業(yè)布置,以下評價不正確的是( )。
A.該教師的作業(yè)布置能夠聯(lián)系課堂內外,注重知識的積累
B.擺脫了單純的課后習題,改進形式,增加了作業(yè)的趣味性
C.強調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策劃能力
D.喚起學生做作業(yè)的積極性,提高語文作業(yè)的實效性
11.閱讀下面《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對畫線部分的理解,不準確的是( )。
A.這樣的提問能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的距離,讓學生進行角色代入,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內心B.能夠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到共性的問題,并且自然地進行深入啟發(fā)
C.隨口引來詩句,既回應了學生的回答,又讓語文課堂充滿了人文氣息
D.較之前面幾位同學的回答,這位學生的回答有點跑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