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輕的老師第一次走上講臺,這是一個學校普遍認為的差班。剛走上講臺,一個男生就站起來問道:“老師,您喜歡不喜歡差生?”老師沒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著他,問道:“你會不會把自己心愛的舊玩具丟掉?”男生想了一會,回答道:“應當不會,我會好好珍藏的。”老師面向全班同學,莊重地說:“我也不會,你們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們有什么缺點,我會幫助你們改正,直到你們改好為止。一名差生是各個方面都不及格的學生,而你們只不過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過努力,大家都會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在我的眼里沒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學生。”學生們都感動地鼓起掌來。
1. 請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上述案例分析這段材料體現(xiàn)了哪些德育原則?
2. 依據(jù)案例說明教師應具備哪些師德?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提出了結構教學理論和發(fā)現(xiàn)式學習法。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形成和發(fā)展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在內在動機的推動下,學習者主動對新知識加以選擇、
轉換、儲存和應用的過程。
2.【答案】D。解析: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稱為絕對感覺閾限,與之相應的感覺能力稱為絕對感受性,二者在數(shù)值上成反比關系。能覺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異量稱為差別感覺閾限或最小可覺差,與之相應的感受能力稱為差別感受性,它與差別閾限在數(shù)值上成反比。
3.【答案】A。解析:“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在心理學中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感覺的適應。適應現(xiàn)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續(xù)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chǎn)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變化。
4.【答案】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則是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
5.【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出自《禮記•學記》,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從教育入手。表達了這樣一種治學精神,即教育擔負的最大責任不是傳承知識,而是移風易俗!肮胖跽撸▏,教學為先”意為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都體現(xiàn)了社會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觀。
6.【答案】C。解析: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斷更新和教育機智。
7.【答案】A。解析:人類歷史上最早、最完整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
8.【答案】C。解析:亞里士多德的和諧教育思想以靈魂論為基礎、以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公民為目標、以德智體和諧發(fā)展為內容、以音樂陶冶為途徑。其最早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提出按年齡劃分教育階段的主張。
9.【答案】A。解析:“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意為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10.【答案】C。解析:奧蘇貝爾指出,有意義學習過程的實質是將符號所代表的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知識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
11.【答案】B。解析:心理咨詢的根本目標是使來訪學生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自己獨立處理,而不是動輒就尋找咨詢者的幫助。直接目標是咨詢者向咨詢對象提供心理上的幫助,以使后者克服當前的心理問題,并提高自身應付挫折的能力。
12.【答案】D。解析: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自己動手研究,這種活動應該屬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
13.【答案】B。解析: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的材料的識記和回憶起干擾作用。倒攝抑制:指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消退抑制:是指條件反射由于沒有受到強化而發(fā)生的抑制。超限抑制:指當刺激物過強、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時,神經(jīng)細胞不但不能引起興奮,反而會發(fā)生抑制。它能使神經(jīng)細胞免于因興奮過度而耗盡,因而又叫保護性抑制。
14.【答案】D。解析:義務教育是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選項中的①對應國家,③對應家庭,④對應社會。正確答案是D。
15.【答案】C。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法指認識到目標與自己當前的狀態(tài)的差別,想出辦法來縮小這種差異,從而達到目標的方法。A項爬山法是指經(jīng)過評價當前問題狀態(tài)后,限于條件,不是去縮小,而是去增加這一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差異,經(jīng)過迂回前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總目標。B項逆向工作法也叫目標遞歸策略,這種策略是從目標狀態(tài)出發(fā),按照子目標組成的邏輯順序逐級向初始狀態(tài)遞歸。D項嘗試錯誤法指經(jīng)過多次嘗試錯誤,最后找到答案。
二、填空題
1.學會共處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
3.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 4.教育者;受教育者
5.人本主義學習論 6.探究學習
7.學校;地方;國家 8.知識;學習方法
9.教育目的 10.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
三、名詞解釋
1.教育國家化:指把教育納入國家活動之中,用行政手段發(fā)展公立學校體制,用法律的手段確立義務性的國家教育制度。
2.發(fā)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chǎn)生大量獨特新信息的一種能沿不同方向進行的思維形式。
3.意義學習: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與機械學習相對的概念,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建立實質性的和非人為的聯(lián)系。
4.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即理論依據(jù)、教育目標、操作程序、實現(xiàn)條件、教學評價。
5.班主任:是指在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教學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與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是聯(lián)系班級任課教師和學生團隊組織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橋梁。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2)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的高低;
(3)教學內容正確與否;
(4)教育方法是否恰當;
(5)教學結構是否緊湊;
(6)教學組織是否合理。
2.【答案要點】
(1)幫助家長組成家庭教育合力,發(fā)揮帶頭示范作用。
(2)幫助家長不要向孩子提出超過實際的目標。
(3)幫助家長樹立高尚的品德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4)幫助家長更新成才觀念,明確培養(yǎng)目標。
(5)幫助家長把積極健康的社會信息納入家庭教育軌道。
3.【答案要點】
(1)注意教學材料和內容的編排;
(2)改進教材呈現(xiàn)方式;
(3)提高基本知識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強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訓練;
(5)加強教學方法的選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教師資格的基本條件是:中國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條件、學歷條件和教育教學能力條件。
(2)教師聘任制度,是聘任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由學;蚪逃姓块T根據(jù)教育教學需要設置的工作崗位,通過學校和教師簽訂聘任合同,聘請具有教師資格的公民擔任相應教師職務的一項制度。
(3)聘任制的功能:
第一,實行聘任制,有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水平。國家在《教師職務條例》中,對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水平有明確規(guī)定。政治思想缺乏和業(yè)務能力低的教師,很難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學生。由于實行的聘任制,采用的是評審與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既要評審教師的學術水平,又要考核教師任職期間履行職責所取得的工作實績,并堅持思想政治條件與業(yè)務條件并重的原則,因而,從制度上保證了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水平。
第二,實行聘任制,有利于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這主要體現(xiàn)在崗位結構比例、學歷構成和年齡構成三個方面。崗位設置是教師職務聘任的基礎。《教師法》對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學歷有明確要求,這是教師聘任制在學歷條件上的依據(jù)。隨著我國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展,教師的學歷仍應有相應提高,以便與國際接軌。要提高教師學歷層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可通過聘任制來促進教師提高學歷,否則就不具備聘任資格。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教師隊伍的未來趨向。學?梢酝ㄟ^聘任制,鼓勵優(yōu)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實現(xiàn)高級職務教師年輕化,增強隊伍活力,使教師隊伍在各個年齡段上呈有序分布狀態(tài),保持教師隊伍的持續(xù)后勁。
第三,實行聘任制,有利于把考核工作落到實處!督處煼ā返诙臈l規(guī)定:“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jù)”,這是關于教師考核結果效力的法律規(guī)定。應當說,教師聘任制促進了考核制度的實行。
2.【答案要點】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4)從學校與社區(qū)的關系來看,教師應該是社區(qū)型的開放的教師。
六、案例分析
1.【答案要點】
材料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德育原則: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導向性原則是德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學生正處在品德迅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們又年輕,缺乏社會經(jīng)驗與識別能力,易受外界社會的影響。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fā)展指明方向。
該教師并沒有將該班的學生認定為差生,使學生建立了信心,為以后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即通過努力一定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體現(xiàn)了導向性原則。
(2)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該教師沒有將該班學生當做差生對待,做到了愛護和尊重學生,同時又要求該班學生要努力,做到了嚴格要求學生,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3)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該教師根據(jù)該班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從正面鼓勵教育,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2.【答案要點】
①教師要忠于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教育事業(yè)是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陣地。
②熱愛學生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③教師的言行舉止、品德才能、治學態(tài)度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做到身體力行,發(fā)揮表率作用。
④教師要有高度的教學機智,能夠正確及時地解決課堂上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