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焦慮癥
B.恐懼癥
C.強迫癥
D.抑郁癥
18.教師的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除要求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還要求具有一定
的( )。
A.研究能力
B.學習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19.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 )。
A.班主任的要求
B.共同的活動
C.共同的奮斗目標
D.班級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
20.在英文閱讀中遇到生詞時,教師一般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詞義,而不是急于查字典。這體現(xiàn)了知覺的( )。
A.整體性
B.理解性
C.選擇性
D.恒常性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征。
22.簡述童年期兒童學習的特征。
23為什么說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這是某教師執(zhí)教《放棄射門》導人時的一個片段,閱讀并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讀完課文,你們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生:福勒為什么要放棄射門?
生: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級球星福勒幾次放棄射門?
師:同學們在讀書時都動了腦筋。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課文,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生:好!
師: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問題:你是怎樣看待以上教學的?請發(fā)表你的觀點。(20分)
2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兩個教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
教師A:在教學“半徑和直徑關(guān)系”時,組織學生動手測量、制表,然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圓中,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教師B: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自學,再讓學生表述半徑與直徑的關(guān)系,然后問學生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學生再說出自己的觀點。體現(xiàn)的是學生要學,學生再自己通過猜測、驗證獲得知識。
問題:請比較分析這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及啟示。(2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一):如指導高年段小學生學習上述內(nèi)容,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15分)
問題(二):根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并簡要說明理由。(25分)
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爬山虎的腳
學校操場北邊墻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墻爬上去,在房頂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 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問題(一):請分析本文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10分)
問題(二):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8分)
問題(三):圍繞教學重點,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