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本節(jié)課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九年級(上),這一節(jié)課是上冊課本第二章第三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完成本節(jié)課內容需要2課時)。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個知識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氣、氧氣之后,水之前,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今后學習物質的性質、用途和制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選取我們身邊最熟悉的物質二氧化碳作為學習素材,讓學生學會怎樣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生學起來親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1).知識目標: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好化學必備一種宏觀現(xiàn)象比較明顯的理論基礎,它可以用一些經典實驗驗證其轉化規(guī)律,獲得感性認識,所以通過學習,達到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huán)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歸納、比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達到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實際的教育,貫徹“學以致用”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良好學習品質,正確對待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①重點:沒有元素與化合物知識作基礎,缺乏較豐富的感性知識,致使其它化學知識的學習難以進行,因此,本節(jié)的重點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認識化合和分解反應的特點
②難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材是通過實驗來驗證的,要求描述實驗現(xiàn)象,本節(jié)的難點是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質?要求學生用實驗來探究,這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和思路。
4.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及有機整合:
利用上節(jié)學習氧氣的方法來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和制法。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和生產實際,學會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jù)具體需要,采用如下過程:出示問題→學生互動及討論→用實物投影儀投影來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不同點→演示課件對比→練習探索→鞏固提高,達到教學目的。
二、 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面氧氣的學習,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上來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了很多有關CO2的現(xiàn)象和知識,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產生等,因此聯(lián)系生活來學習二氧化碳顯得很重要。如何記憶和應用,重新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效率,這就要求發(fā)揮教師“導”的主體功能。
2.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心理特征上來看,初三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外界事物及現(xiàn)象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對化學充滿濃厚的興趣,往往想通過實驗探究來了解一類物質的性質,甚至要求進行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和觀察活動。在課前把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學案進行預習,解答相關問題,通過自學學案,使學生明確復習的重點和方向,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3.知識構建的方法指導: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堅持從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通過實驗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使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身邊物質的學習體系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學重點、難點、方法,并及時地對學生活動的結果作出評價,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同時從學生活動中得到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雙邊活動。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本節(jié)課采用實驗探究法、觀察討論法、課堂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性質、問題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探索意識。先簡要介紹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和物理性質,然后重點講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為了突破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難點,指導學生通過二個實驗來探究,然后通過學生交流討論得出這一性質;同時結合適當?shù)恼n堂練習,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將重點知識的與提高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合,引導學生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習題的選擇與講評,遵循大綱,用好課本,側重雙基,通過研究課本習題,挖掘其潛力,改造習題,增強課本習題的輻射功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觸類旁通。具體方案如下:
① 課前預習學案,明確學習的重點和方向,激發(fā)學習動機。
② 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性質,把二氧化碳和氧氣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構建物質知識的學習體系。
③ 通過例題的講評,引導學生質疑、分析歸納、總結,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④ 應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點和難點,有效實施雙邊互動,提高學習效益。
四、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使學生從中悟法,會中用法的教學目的,因此本節(jié)課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
(一) 預習:課前分發(fā)的“學習學案”其目的是:
1.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激發(fā)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2.回顧梳理知識,通過填寫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知識,對相似的問題,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比較、歸納,有意識的讓學生進行聯(lián)系,使知識達到系統(tǒng)化,通過課前預習掌握每個知識點。
3.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了解教師的教學思維體系,明確學習目的,同時知道自己在某些知識點上存有疑問。
4.可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結構,使教學節(jié)奏明快,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益。
(二) 課堂引入: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課題,發(fā)動學生課前查找有關二氧化碳的資料。說明本節(jié)課是在同學們自學了“學案”的基礎上進行的, 再對比氧氣的性質,重點學習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三) 教學設計:(過程:出示問題→學生實驗探究→觀察、交流討論→演示課件對比→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多媒體展示: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樣產生和消耗的?
2.二氧化碳的狀態(tài)變化
3.利用一瓶汽水講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4、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試液中
5.碳酸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
6.化合反應還是分解反應
7.歸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8.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四) 課堂練習(見多媒體)
(五) 小結、布置作業(yè)
五、綜述(評價分析):
整個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而且還在于向學生展示一種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注意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和表現(xiàn)。整個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活動中及時給學生以鼓勵,肯定,指導和督促。在習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習題由易而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在實驗中采取男生和女生搭配的方法,使學生得以每個人親自動手操作,營造一個活躍的氣氛,解決各種問題,圓滿地完成預定的教學目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