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物理教師招考備考:新課程標準(2)
第二部分 課程結構及課程模塊說明
1.高中物理課程結構
本高中物理課程由12個模塊構成,每個模塊占2學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為共同必修模塊,其余為選修模塊。學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塊的學習后,可獲4學分,接著必須再選擇學習一個模塊,以便完成6個必修學分的學習任務。在獲得6個必修學分后,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發(fā)展?jié)摿σ约敖窈蟮穆殬I(yè)需求繼續(xù)學習若干選修模塊。課程結構框圖如下。
在本課程的必修與選修模塊設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
(1)在共同必修模塊物理1和物理2中,學生通過對物體運動規(guī)律、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內容及相關實驗的深入學習,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特點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發(fā)展?jié)撃,為后續(xù)課程的選擇和學習做準備。
(2)本課程不僅通過選修模塊體現(xiàn)了課程的選擇性,而且還在必修模塊中為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提供了機會。學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塊學習后,已獲4個必修學分,余下的2個必修學分可以通過選學后續(xù)課程獲得。
(3)完成必修學分的學習后,學生可以根據學習興趣、發(fā)展?jié)撃芎徒窈蟮穆殬I(yè)需求選學有關內容。學生最好參照“高中物理課程結構框圖”的順序選擇課程,以便循序漸進,為今后發(fā)展奠定基礎。學生也可以跨系列選學相關模塊,根據需要決定學習某系列模塊的先后順序。
(4)本課程是為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發(fā)展設置的國家課程,為了讓學有所長的學生更充分地發(fā)展,我們建議學校根據具體情況開設相關的課程,如“物理實驗專題”、“物理專題研修”等,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等。
2.課程模塊說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這是全體高中學生的共同學習內容。在該模塊中,學生通過學習運動描述、相互作用與運動規(guī)律、機械能和能源、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等物理學的核心內容,經歷一些科學探究活動,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特點和研究方法,體會物理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同時為下一步選學模塊做準備。
選修系列--選修1-1、選修1-2:本系列課程模塊以物理學的核心內容為載體,側重物理學與社會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學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的融合,強調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選修系列--選修2-1、選修2-2、選修2-3:本系列課程模塊以物理學的核心內容為載體,側重從技術應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學,強調物理學與技術的結合,著重體現(xiàn)物理學的
應用性、實踐性。
選修系列--選修3-1、選修3-2、選修3-3、選修3-4、選修3-5:本系列課程模塊側重讓學生較全面地學習物理學的基本內容,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較為深入地認識物理學在技術中的應用以及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無論哪一組模塊,不僅含有物理學概念、規(guī)律和實驗,而且含有物理與社會發(fā)展、物理與技術應用、物理與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行為動詞說明
《標準》中部分行為動詞界定*
類型 水平 各水平的含義 所用的 行為動詞
知 識 技 能 目 標 動 詞 知 識 了解 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 了解、知道、描述、說出、舉例說明、列舉、表述、識別、比較、簡述、對比
認識 位于“了解”與“理解”之間 認識
理解 把握內在邏輯聯(lián)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lián)系;進行解釋、推斷、區(qū)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闡述、解釋、估計、理解、計算、說明、判斷、分析、區(qū)分
應用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lián)系等 評估、使用、驗證、運用、掌握
技 能 獨立 操作 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或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lián)系等 測量、測定、操作、會、能、制作、設計
體驗性要求的目標動詞 經歷 從事相關活動,建立感性認識等 觀察、收集、調查、交流、討論、閱讀、嘗試、實驗、學習、探究、預測、考慮、經歷、體驗、參加、參觀、查閱
反應 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感受、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反應等 體會、關注、注意、關心、樂于、敢于、勇于、發(fā)展、保持
領悟 具有穩(wěn)定態(tài)度、一致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 形成、養(yǎng)成、具有、領略、體會、思考
* 《標準》中有的行為動詞前加有“初步”、“大致”、“簡單”等詞,其對應的水平比原行為動詞的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