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夜夜操,免费无遮羞大尺寸的动漫片,97k.cc视频在线观看,www看片va,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亚洲无码性爱av插的爽,人人干天天干

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特崗教師招聘 >> 中學特崗教師試題 >> 內容

2012年河南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考前必背試題《教育心理學》

時間:2012-9-23 16:44:11 點擊:

2012年河南特崗教師考前必背題《教育心理學》

1、簡述學與教的三種過程模式。(P5)(按照資料庫亂序)
答:(1)學習過程。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過程。
(2)教學過程。教師通過設計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fā)現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
(3)評價/反思過程。評價和反思過程雖是一個獨立的成分,但它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jiān)視和分析以及在教學之后的檢驗、反思。
在學與教的過程模式中,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種過程,而且三種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
2、簡述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連續(xù)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
3、簡述教學與認知發(fā)展的關系。(P18)
答:(1)認知發(fā)展制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2)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3)關于最近發(fā)展區(qū)。
4、簡述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及其意義。(P19)
答:前蘇聯的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fā)展階段間的過渡狀態(tài)。它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fā)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水平,還應該看到仍處于形成的狀態(tài),正在發(fā)展的過程。
5、簡述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的教育意義。(P20)
答: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主要培養(yǎng)信任感;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主要培養(yǎng)自主性;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主要培養(yǎng)主動性;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主要培養(yǎng)勤奮感;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主要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其他三個階段分別為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時期)、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發(fā)展理論指明了每個發(fā)展階段的任務,并給出了解決危機、完成任務的具體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師理解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兒童所面臨的沖突類型,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因勢利導,對癥下藥。
6、簡述學生的認知方式差異。(P24)
答: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風格。學生間認知方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場獨立與場依存、沉思型與沖動型、輻合型與發(fā)散型等方面。
7、簡述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P27)
答:(1)應該創(chuàng)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2)采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3)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8、簡述學習的概念(或學習的心理實質)。(P30)
答: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1)學習表現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2)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3)學習是由反復經驗而引起的。
9、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P32)
答: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其學習內容含三個方面:(1)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2)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3)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
10、簡述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和學習結果分類理論。(P32)
答:加涅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學習水平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把學習分成八類: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連結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guī)則或原理學習,解決問題學習。
加涅后來在八類學習的基礎,進一步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并把它們看作五種學習類型: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tài)度。
11、簡述聯結學習的有關理論。(P35)
答:(1)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2)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論。(3)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4)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12、簡述嘗試錯誤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P35)
答:效果律;練習律;準備律。
13、簡述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guī)律。(P37)
答:獲得與消退;刺激泛化與分化。
14、簡述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P38)
答: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
15、簡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模式。(P41)
答:學生從環(huán)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動感受器,并轉變?yōu)樯窠浶畔。這個信息進入感覺登記,這是非常短暫的記憶貯存,一般在百分之幾秒內就可把來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記完畢。被視覺登記的信息很快進入短時記憶,信息在這里可持續(xù)二三十秒鐘。當信息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時,信息發(fā)生了關鍵性轉變,即要經過編碼過程。信息是經編碼形式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一般認為,長時記憶是個永久性的信息貯存庫。當需要使用信息時,需經過檢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來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應發(fā)生器,從而產生反應。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學習模式的上部,還包含著期望事項與執(zhí)行控制,這兩項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6、簡述少年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歲到14、15歲的階段,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大致相當于初中階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整個少年期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邏輯思維已占主導地位,并出現反省思維,但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同時,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fā)展,但仍帶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觀性。
17、試述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P16)
答: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fā)展分為感知運動(0-2歲)、前運算(2-7歲)、具體運算(7-11歲)、形式運算(11-15歲)等四個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的認知發(fā)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
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的各種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們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思維不具有可逆性。
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進行邏輯推理。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
形式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本階段的兒童不僅能夠運用經驗-歸納的方式進行邏輯推理,而且能夠運用假設-演繹推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本階段的兒童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fā)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階段的兒童不僅具備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維,而且具備了補償性的可逆思維。本階段的兒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規(guī)則,反而常常由于規(guī)則與事實的不符而違反規(guī)則。
18、簡述認知學習的有關理論。(P43)
答:(1)苛勒的完形-頓悟說。(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3)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19、簡述完形-頓悟說的基本內容。(P44)
答:(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答: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tǒng)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和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tài)、外界環(huán)境。
20、簡述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對實際教學的作用。(P62)
答:歸因理論的理論價值與實際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動發(fā)生的因果關系;二是有助于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正因為如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歸因理論來了解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21、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習動機。
答:(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yǎng)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因為它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因此,指出學習上的關鍵問題,填補知識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關鍵,也是獲得真正成功的先決條件。
(2)利用直接發(fā)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yǎng)學習動機。利用發(fā)生途徑,主要應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原有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從間接途徑考慮,主要應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愛好。
22、簡述如何激發(fā)學習動機。
答:(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2)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23、簡述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P66)
答:要想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tài),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多種多樣,并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24、簡述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答:(1)早期的遷移理論有形式訓練說、相同要素說、經驗類化理論、關系轉換理論等。
(2)現代遷移理論主要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25、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答:(1)相似性;(2)原有認知結構;(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26、簡述原有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P79)
答:(1)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2)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起地至關重要的作用。(3)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jié)、控制的元認知策略,這也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27、簡述如何進行促進遷移的教學。(P81)
答:(1)精選教材。(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4)教授學習策略。(5)提高遷移意識性。
28、簡述布魯納的學習觀和教學觀。(P45)
答:(一)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傊剪敿{認為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終目的是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二)教學觀:(1)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2)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29、簡述意義學習的條件。(P49)
答:(1)客觀條件: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2)主觀條件: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fā)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30、試述建構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P51)
答: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1)知識觀:建構主義者一般強調,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相反,它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地被“革命”掉,并隨之出現新的假設。(2)學習觀: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學生觀: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31、簡述動機及其功能。(P54)
答:所謂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它具有三種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強化功能。
32、簡述學習動機的種類。(P56)
答:(1)高尚的動機與低級的動機。(2)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3)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33、簡述學習動機的有關理論。(P59)
答:(1)強化理論。(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3)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4)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
34、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P59)
答: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
35、簡述知識的類型。(P84)
答:(1)根據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
(2)根據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36、簡述知識學習的類型。
答:(1)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2)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37、簡述知識學習的過程。
答:知識學習主要是學生對知識的內在加工過程。這一過程包括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知識的提取三個階段。在獲得階段,新知識進入短時記憶系統(tǒng),與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被激活的相關知識建立聯系,從而出現新意義的建構;在鞏固階段,新建構的意義儲存于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如果不進行深層的認知加工,這些信息就會出現遺忘;在提取階段,個體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并應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產生廣泛遷移。在學習的三階段中,應解決的主要心理問題分別是知識的同化、保持和應用。
38、簡述技能及其特點。(P105)
答: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技能的特點:(1)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
(2)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zhí)行方式構成的,屬于動作經驗,不同屬于認知經驗的知識。
(3)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zhí)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的客觀法則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39、簡述操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的區(qū)別。(P106)
答:(1)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其特點有:客觀性;外顯性;展開性。(2)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生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閱讀技能、運算技能、記憶技能等是常見的心智技能。其特點有:觀念性;內潛性;簡縮性。
40、簡述有關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論。(P113)
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理論:他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為五個階段:一是動作的定向階段,二是物質與物質化階段,三是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四是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五是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他認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經過三個階段,即認知階段、聯結階段、自動化階段。
(3)我國教育心理學家對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三個階段。

41、試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P141)
答:(1)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課堂中各種形式的提問、各種類型的課堂和課后練習、習題或作業(yè)等,都是學校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形式。不同的呈現問題的方式將影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實際教學與研究發(fā)現,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jié)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要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
(2)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發(fā)現,優(yōu)生頭腦中貯存的知識經驗顯著地多于差生?梢哉f,擁有某一領域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
(3)定勢與功能固著。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tài)、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42、簡述創(chuàng)造性及其基本特征。
答: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chuàng)性。
43、試述影響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
答:(1)環(huán)境;(2)智力;(3)個性。
44、簡述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的基本關系。(P147)
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chuàng)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chuàng)造性,也可能有低創(chuàng)造性。(3)低創(chuàng)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創(chuàng)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關系表明,高智商雖非高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chuàng)造性的必要條件。
45、簡述品德的實質及其結構。
答: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它是通過后天學習形成的。(2)品德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3)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的自覺行為,是認識與行為的統(tǒng)一。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三個成分。
46、簡述道德發(fā)展的階段理論。
答:(1)皮亞杰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三水平六階段。三水平指: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后習俗水平。
47、簡述良好態(tài)度與品德的培養(yǎng)方法。(P165)
答:(1)有效的說服;(2)樹立良好的榜樣;(3)利用群體約定;(4)價值辨析;(5)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48、簡述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P189)
答:布盧姆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tǒng)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六個層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階梯。
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而分為五個等級:接受,反應,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tǒng),價值體系個性化。
動作技能教學目標指預期教學后在學生動作技能方面所應達到的目標。有知覺、模仿、操作、準確、連貫、習慣化。
49、簡述心智技能的培養(yǎng)要求。
答:(1)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3)適應培養(yǎng)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言語。
50、簡述學習策略的四個特征。
答:(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2)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3)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guī)劃和技能構成 。
51、簡述學習策略的分類。
答: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三個方面。
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jiān)視策略、調節(jié)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huán)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會資源利用策略等。
52、簡述問題解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P137)
答: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到達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即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二是要達到的目標,即問題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tài)。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1)目的性;(2)認知性;(3)序列性。
53、簡述問題解決的過程。
答: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54、簡述教學策略的類型。
答:(1)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有:發(fā)現教學、情境教學、合作學習。(3)個別化教學。有:程序教學、計算機輔導教學、掌握學習。
答:(1)關注生存階段;(2)關注情境階段;(3)關注學生階段。
55、簡述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P237)
答: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yǎng)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1)觀摩和分析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活動;(2)開展微格教學;(3)進行專門訓練;(4)反思教學經驗。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m.socrl.net)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